“判断学生学习负担是否过重有四个标准:一是价值判断,课业负担本身是否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害;二是科学判断课业负担是否违反教育规律和教育科学;三是系统判断是否超出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规定;第四是法律判断。国家对孩子的作业和作息时间有法律规定。如果超过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就是学术负担过重。“在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表示,我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是国家公共教育治理的重大问题,也是推进我国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问题。
睡眠:不到四分之一的孩子真的可以通过睡觉来自然醒来
原因:上学压力大,家长焦虑,学校课程,期望值高
这项调查涉及到中国的许多省市,对六年级的学生和16830名小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随着年级的增加,反映负担重的学生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进入二年级后,这一比例跃升至4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各年级普遍存在学业负担问题,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减负问题就非常严重。
学习负担太重,小学生睡眠状况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只有23.99%的学生能睡觉自然醒来,而76.01%的学生是被闹钟或其他东西吵醒的。更严重的是,29.26%的学生在睡眠不足8小时后被叫醒,六年级的比例高达39.5%。这意味着,每10名10岁左右的小学生中,有3至4人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
55.24%和23.21%的家长认为上学压力导致家长焦虑或学校教育片面追求上学率,32.58%的家长认为“学校教学效率不高,作业太多”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报告显示,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学校水平好,也有30.85%的家长认为“学校教学效率不高,作业太多”,课外补充在课堂上丢失,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数据:不参加课外辅导并不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
期望:增加选修课和运动劳动艺术课
与传统的教育理念相反,一些学校认为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通过补课或学校老师的辅导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机会,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2017年山东省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发人深省。数据显示,不参加课外辅导并不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
“教育工作者要注意这两个指标:一是增加选修课,鼓励兴趣爱好的培养,占98.99%,二是将体育劳动艺术课程的比重提高到70.77%。”张志勇认为父母已经领先于许多教育者。认为教什么带什么对孩子最有用是和父母的认知相反的。
调查显示了父母对“减负”的不同看法。近70%的家长支持减负。其中46.06%的家长明确支持减负,认为学生负担过重。虽然有29.4%的家长支持减负,但对于入学考试可以接受现状;只有2.5%的家长认为负担不宜减轻,学生负担相对较轻。调查显示,家长能否感知到减负政策的有效性与他们对减负政策的理解密切相关。更关心孩子学业负担的家长,可能更愿意理解减负政策,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事情,帮助孩子减轻学业负担,进而对减负政策的有效性有更强的感知。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56.26%的家长建议通过娱乐和提高孩子的兴趣来达到目的,这种需求的比例在高年级呈正增长。
共识:一个重大的国家公共教育治理问题
治理: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2018显示我国四、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在一些地区,学生视力差的问题很突出。视力不好的检出率四年级在60%以上,八年级在80%以上。除了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学习负担重,户外运动时间不足也是重要因素。
四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在一次讲话中说:只要学生睡眠不满足,体质下降,近视加重,我们的教育改革就会黯然失色!
但是,各种无奈依然在上演。晚上,10点多了。
“妈妈,给我三天的黑暗,让我可以睡得很黑。”
“妈妈,给我买支精美的复印笔,你就可以重新写完了。当然不能不抄,不然要罚款16倍。”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的父母总是难过和无助。面对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有心改变,却无力动摇。为什么?
“这个道理是复杂的,系统的,整体的。可以概括为:片面的教育成就观;阶级流动性的压力;教育和升学的恶性竞争;中国人的攀比心理;扭曲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科学精神缺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失败;归根结底,课业负担是一个教育质量问题。教育评价体系不科学;政府教育治理在某些方面已经失败。”
调查建议,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科学认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实质:首先,要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角度看待问题。我们必须从国家整体利益和保护每个公民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公共教育政策。二是从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培养人才的角度看问题。最重要的目的是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更好地培养人才。第三,从国家公共教育治理的角度来看,减负是推进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取向。(记者严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