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阳光灿烂,一群群孩子在被警戒线隔开的小通道里或快或慢地走向小学门口。
在这群孩子中,一个苗条小女孩的身影已经被我的目光锁定。她背上的包,和身材比起来很大,迫使她身体前倾保持平衡。
这个小女孩是我六岁的女儿。
一个月前,我坚定的送她上小学,用每天早上自己做的早餐和晚上的第一个微笑作为礼物,庆祝她生命中重要的成长。
然而,随着小学生活的真正开始,我的坚定已经一天天变成了怀疑。
一进校门就跑了
我花了六年时间试图把女儿培养成“自己的”,告诉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骄不躁,让她逐渐明白“你有你的好,我有我的好”。
然而,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的想法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
几十年前,我还是个小学生。我知道学校最大的规矩就是整齐划一。几十年后,我们的社会到处都在炫耀我们的个性。由此可以推断,现在的孩子即使不能标榜也不会被打压。
没想到只准备了一个学习工具,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第一次家长会结束后,老师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PPT,对买什么样的书、笔、文具袋、文件袋、舞鞋做了详细的规定,明确规定了每本书、每个包应该有什么样的皮,应该有多厚,名字应该写在哪里,应该怎么写。
那个周末,我们赶到家附近的几个超市和批发市场,把老师列的物资全部采购下来,一个个落实。
没想到,很多儿童用品都不合格,包括我女儿。
那天回来,女儿急着怪我:“你为什么不给我买双白色的舞鞋?”
因为女儿一直在学舞蹈,家里有好几双标准的芭蕾舞鞋。怎么会失败?
女儿说老师让我买白色的,有宽松紧带的,不要买细鞋带的。
“这不是舞台上的表演。平时上课用。有必要这么统一吗?”跑了几天,舞鞋成了压垮我的“稻草”。“就穿这个,不用换。”我生硬地对女儿说。
我女儿没出声。我转头看到她眼里满是泪水,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恐惧,小声对我说:“有些孩子被批评了。”
我怎么能让刚上学的女儿因为这点小事受到责备,我怎么能让她这么无助?
我立马起身,带着女儿去老师推荐的店买了符合要求的舞鞋。
女儿的情绪平静下来,但我觉得很不舒服。我一直问自己“:我错了吗?”?
“三分教七分”的教育理念一开学就碰壁了
6年学会了等待,明白了孩子的成长是“三分教七分”,但是这个月,我不得不加快自己的步伐。
因为我明白学龄前儿童应该把重点放在游戏上,所以我一直坚持认为,儿童不应该上可以学到更多知识的学前班。孩子的手主要用来剪刀等工具,她手里的笔更多的是用来画画,很少用来写字。
在学校,写作已经成为一门必要的课。知道孩子缺乏这方面的训练,我会在孩子写字的时候格外注意。我仔细观察她。每次她写一个字,她都很努力。虽然每一笔路都是歪歪扭扭的,但页面看起来并不干净,因为它很硬。这么认真的看着她,我知道她会顺利度过这个难关的。
然而,不到两天,我就收到了老师发来的消息:“孩子文笔很差,家长督促孩子把每一个字都写好。”
书法需要长期练习。可以要求孩子上小学后不到一周的时间,横写、横写、竖写。孩子要么是神童,要么就得从幼儿园开始。
看着孩子严肃痛苦的样子,我在想,我学到的“等待”是不是对的。如果是,为什么会给孩子带来比别人更多的痛苦?如果不是,什么是对的?
“唯命是从,不谈判”的父母生活
我花了六年时间试图让女儿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我也知道,孩子要学会尊重,就要先尊重她。他们不应该因为是父母而被颐指气使,也不应该因为是成年人而滥用职权。
然而,经历了这个月的父母生活,我不得不担心。
为了安全起见,目前的学校在进出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管理。没有特殊情况,家长很难看到孩子在学校的正常情况,也很难理解老师和孩子是如何互动的。
但是我还是充满了疑惑。
从开学开始,老师和家长就创造了短信沟通的渠道。看到老师长长的资料,看着详细的要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师很辛苦,双方家长往往觉得一个孩子管不了,更何况一个老师要管40个班的学生。所以,收到信息后,我会回复老师信息已经收到,并真诚的表示感谢。
没想到,过了两天,老师发消息:给所有家长,收到老师的短信。不需要回复的不用回复,需要回复的会专门说明。
收到短信后,我突然失去了理智,看着每天必来的短信。我发现虽然老师的短信一般以“你好家长”开头,以“谢谢合作”结尾,但通篇基本都是各种命令,比如“明天一定要带过来……”“今天有孩子,请注意”等。
我知道这是一个只有“发布”没有“上传”的渠道。老师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服从”而不“讨论”的方式。
如果老师和家长的沟通还是一样的,对孩子来说会不会不一样?
爱集体的“小红旗”是父母买的
还有一个困惑。我花了六年时间让我的孩子明白,礼物不是做事的动力。所以我尽量不把收到礼物作为让孩子做事的交换条件。
但是,这几天,女儿成功地用“小贴纸”换了两块橡皮,用印有图案的几张小纸片换了一根棒棒糖。她还在一个小本子上又积了一堆“小贴”,据说攒够了10,就可以换成更大的礼物。为了让孩子们在班级墙上的“爱集体”栏目里多插几面“小红旗”,我们给班级买了绿植和餐巾纸,发了墙贴美化墙壁,参与了本该由学生自己参与的班级会徽设计.
与现代教育观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都是在女儿入学后突然发生的。
再过六年,这所著名的小学能不能还给我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
这些年舆论不是都在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吗?但是,当你去小学听课的时候,你会发现下课后会有人喊:大家都会去厕所喝水,大家都会听顺序;上课时双手交叉放在课桌上;回答问题的时候手举得越高;打开书包,所有孩子的书皮都一模一样;所有的铅笔都是2H的,甚至笔尖的粗细也必须一样;即使是书的封面上的名字,也应该用一种风格写在同一个方向.
这么统一,六年过去了,女儿怎么可能不像流水线上的产品?
我一直相信,一个教育家的名言:就是一树摇一树,一片云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我们头脑中的东西强烈地倾注到孩子身上,而是唤醒他们的灵魂,激发他们巨大的创造力。
六年来,我努力把身边的孩子当成比我小一号的人,去理解她的心,同时让她知道我的心。现在我满怀热情的送这样一个小孩子上学,希望学校能比我做的更好,让这样一个小孩子沿着她独特的人生轨迹成长,长高。
再过6年,什么样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