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是河北省邢台市蔚县人。1975年参加工作,此后一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他目前在邢台十九中工作。
教育孩子是一种学习,值得所有家长“活到老,学到老”。对于中学生的家长来说,每个人都要面对两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问题,二是孩子成绩的分化问题。两个问题同等重要,同样头疼,家长需要学会解决。今天推荐一位老老师给中学生家长的20条建议,值得家长们细细品味!
当了40年老师,30多年班主任。我接触过1000多个各种各样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我总有一种冲动,想对家里有中学生的家长说点什么。我不想吐槽,所以有了这篇文章。
1.关于道德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首先要注意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爱国主义和集体意识、社会公德和责任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创新精神、积极的生活态度、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团结合作、尊重他人、愿意付出——都比分数重要得多。
如果一个孩子在以上任何一个方面有问题,哪怕有问题,哪怕分数再高,都不值得骄傲。这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
2.关于分数
越是希望孩子得到理想的分数,越是不执着于具体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经过复习考试,就好像士兵在烟雾弥漫的现场冲锋陷阵,身心早已疲惫不堪。这时候他们需要的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安慰,而不是简单的居高临下的训斥。
我的建议是,在孩子考完试的当天晚上或者中午,你一进门就跟他们说:好的,我们出去吃吧,想吃什么,说你辛苦了,我们跟着你。把试卷拿回去。吃完饭,家长坐下来,摊开来,一个个分析,让孩子说错了什么。如果要说,只有一句话,——比我强多了。我相信你下次会取得进步的。同时,用手触摸孩子的头部或肩膀。
3.关于专注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们的考试成绩甚至成为决定家庭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你知道吗,学生除了天赋,更多的是靠自控力,专注力和强烈的求知欲。
“学霸”们专心上课,专心做作业,专心自学,从不分心于学习以外的事情,比如玩手机,比如早恋。相反,那些不离开手机的同学,听到窗外一点点变化就东张西望,蝴蝶来抓蝴蝶,蜻蜓来抓蜻蜓,考试成绩永远不会排第一。
家长应该自己观察,然后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是否对学习不够专注。如果不幸,是的,不要指着老师,你要自己努力。
4.上课发言
上课是否主动举手,对成绩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每个举手的学生在举手之前,都会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有答案(虽然这个答案不一定正确)。在等老师提问的同时,他还在思考如果老师问自己该怎么回答,一旦开口,他又得到了一次表达训练的机会。可以肯定的是,不准备发言的同学,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大家宝贵的机会。
至于举手发言没有认真仔细思考的同学,就是“吵”,事实并非如此。
5.关于困难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不仅是取得优异成绩的精神基础,也是长寿的关键。学习就像爬山,艰难而不确定。没有坚强的意志,很难看到巅峰的无限风光。一节课下来,经常有似是而非的问题困扰着孩子。好像有些人懂,但不是全部。对此,那些意志坚强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不懂就永不放弃的结局。
有个女生数学不好。她拿了一盒粉笔去了房子。她在四个用砖覆盖的屋顶上写了一个完整的屋顶。我们可以从她的坚强意志来判断,得到理想的分数,指日可待。
如果你的孩子一有问题就放手,你就要动脑看看怎么让孩子坚强起来。不然问他成绩只是一句空话。
6.关于与老师的沟通
每一个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的学生,包括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父母都保持健康,和老师有很好的沟通。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老师,当然也尊重老师的劳动,但他们不以物质玷污教育的神圣。
如果老师接受了你的礼物,面对你的孩子会左右为难;如果孩子知道你向老师行贿,他们不仅会低估你,更重要的是,老师一旦漂亮,他们在心里的威信就会一落千丈。
如果我们真的尊重老师,每一位家长都会想出一个纯洁健康的方式和老师沟通。
7.关于“比”
许多家长看到孩子试卷上的分数后,忍不住骂他们。看人家某某。你上小学的时候,考试成绩还不错。你为什么现在这样?
众所周知,这种比较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沉重打击。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自卑,真的以为自己什么都不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你的孩子真的不优秀,那是你自己的错。
好在孩子还小。如果他们说一报还一报,你看看隔壁那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大叔。都是副局长。你为什么还是工人?
所以,千万不要拿自己孩子的弱点和其他孩子的优点做比较。当你拿到试卷看到分数的时候,你不妨说,是的,比我小时候好多了,我们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
8.关于家长会
中学阶段,每个学校每学期开一两次家长会(有的学校甚至开三四次)。那我劝你,不要以忙为借口,请假,轻易缺席。也许你会想,怎么了?给孩子上课就好。为什么要打扰我们的父母?
其实不是,太重要了,没看出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进步!我这么说不是小题大做:不这么做,会在老师的意识里留下一个印象,就是不太重视孩子。老师会在会上传达很多信息,除了交流学习成绩和状态,还会公布相关规定,比如不能带手机上学,不能带太多零钱等等。事实证明,孩子在学校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家长没有和学校老师密切配合的结果。
9.关于孩子犯错
学校是孩子学习和犯错的地方。在此,我要强调的是,当孩子的错误违反校规,老师来电时,家长应该抱着的态度只有——配合,积极配合!
先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派学校老师,这说明你很少有涵养,没有素质,更重要的是会给孩子不检讨自己,遇到麻烦只会激怒别人的指导,让他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有很多坎坷。停!
如果你愿意,可以借鉴我小时候做父亲的做法。如果听说孩子被老师打了,不要问,不要不分青红皂白,拎着先打,然后牵着孩子向老师道歉。
10.关于班干部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家长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而说不同意当班干部了。这听起来理论上没问题。一心一意学习拿高分有什么不好?其实从我带的这么多学生来看,学习成绩优秀,是班干部的占大多数。即使学习成绩好本身也是当班干部的重要条件。
在任职期间,他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这比以后人生旅途中的分数重要得多。值得指出的是,在锻炼各种能力的同时,成绩并不会受到负面影响,但责任感的提高会促进成绩的提高。
11.关于排名
月考,期中,期末,甚至周考,单科竞赛,学校都会按照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开家长会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收到一份成绩单,上面有孩子的总分和单科排名。我能想象当时大家复杂的心情。我更想说的是,同一个班的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的竞争。
没有无缘无故的理由。学霸不是随便能培养出来的。除了遗传因素,排名靠前的孩子的父母也把努力放在了前面。精心营造的和谐家庭环境、与孩子的良好沟通、榜样作用、耐心细致的引导等。你在麻将桌上打架的时候,人家早就领先了。
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不一样的时候,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同一个班,教学一样。如果你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尽到作为家长的责任,你的孩子自然会排名靠后。
12.关于青春期
进入初中意味着他已经进入青春期。我曾经断言,整个家庭都不能像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工作,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类似于成人更年期。
青春期的核心点是——理解。在此基础上,与孩子平等交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即使他成绩不好,成绩离你的要求很远,你也要先压下来,不要怪他(他更清楚自己成绩不好)。最好坐下来像朋友一样说话。在交谈的过程中,谈谈你的童年,像春风和雨一样感染他们,并及时引导他们实现你的目标。
13.关于是否上美术课
初中三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后,总分350左右的孩子面临人生第一个专业选择:——,是读普高还是去美国高中还是去球场。
我想告诉你,如果孩子真的喜欢美术和音乐,有一定的基础,家庭经济条件好,那么选择学美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走这条路,你就不能参加考试。相对来说,你对教育的要求更低。只要过了专业关,还是可以去好学校的:第一个或者第二个。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而没有艺术细胞,只想逃避考试,轻松一点,那么我告诉大家,不要让孩子,请“软硬兼施”,想办法让他学会才是正道。
14.关于手机
孩子是否应该带手机上学也是一件要说的事情。带过来,怕因为玩手机耽误学习;别拿。我怕我不能及时联系到孩子们,所以我在心里想了想。
我的看法:不!
我见过很多因为手机耽误生意的案例。孩子玩手机比我们大人更灵巧,网上的内容比课本上老师上课教的内容更吸引人。手机在哪里,他们的心在哪里,哪里能在乎老师说了什么,留了什么作业?可以客观的说,手机或多或少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对于自制力低的孩子来说,负面影响会更大。
当一个孩子还没有高中毕业,爱他的时候,不要给他手机!
15.关于零花钱
孩子上学有没有零花钱,带了多少零花钱,可能是很多家长没想太多的问题,但其实值得一提。
学生上学基本不需要钱。父母已经交了学费和书。住宿和住宿也已支付。没钱上学吃饭睡觉。零花钱有什么用?其目的不是为了买零食、学生生日礼物、游戏卡等。唉,垃圾食品会影响健康,孩子的生日会增长他们的虚荣心和攀比之心,游戏会失去进步之心。
我真诚的建议是,当天学生口袋里可以有5元钱,以防修理损坏的自行车。除了买票的钱,一旦汽车抛锚,居民们会给他们10元钱买面条。如果你取车送货,一分钱也不给。
16.关于是否参加辅导班
能不能上辅导班,要看你成绩是不是瘸了,有没有心理需求。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如果你有把握参加辅导班,应该如何选择。一般辅导班都有接待员,就像酒店前台一样。他们形象很好,很甜,你想和他们攀亲戚。
大家要从长计议,不要管他们说什么,不要看他们装修的多豪华,口号多漂亮,承诺多真诚。就问:谁来教孩子?老师是哪个学校的?坐快车班还是普通班?你几岁了?之后,你核实上述信息,以确定是否属实。如果他们回答我们有全职老师,那你就赶紧“拜拜”。所谓的“专职教师”,很可能是找不到工作的失业青年。
17.关于是否留下
我也写了《不赞成小学生寄宿》,对于是否留下的态度很明确,这要看我之前的经历。在我看来,小学生不能长时间(哪怕只有一周)离开父母,因为他们在感情上还没有断奶。断奶的孩子两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见不到父母,尤其是母亲,是非常残忍的。
初中可以考虑住宿,但是如果还有条件可以避免寄宿,我还是建议不要住。
借口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交给想清闲的父母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18.关于旅游
我已经不止一次告诉我的父母,我建议你在假期带着你的孩子四处走走。旅游的意义可能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但至少,我们要明白,它可以增加我们的生活体验,增加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调整生活节奏,缓冲紧张的学习。读万卷书还是要千里迢迢。
退休前没多少地方,要么不想,要么没那个时间。现在,我有更多的时间。去了青岛,平遥,内蒙,太行山。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些地方好像已经装在我心里了。当我谈到他们时,我不再朦胧。这种感觉不是写游记就能解释清楚的。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带着孩子去走走,一年两地。旅游的意义在以后的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19.关于“闲书”
上学不仅仅是做题,还要只读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生物的书。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基础,没有课外阅读的语言一定营养不良。
读《红楼梦》对一周后要举行的月考用处不大,因为老师已经明确了考试范围,不包括《红楼梦》,但是长期来看,比如高考,没读过很多的同学之间会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好办;后者缺钱,这是有无数事实证明的。如果方便大家的话,可以找曹文轩的《低下头来数星星》,你会更认同我的观点。注意:请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
20.关于示例
我爷爷很少说话。老人还活着的时候,有一次跟奶奶说,我每天说的话比爷爷每年说的都多。他总是去家里只做自己该做的事,几乎没有做不好的事:编梅花、养田、摇地、耕田、织布、剥坯等等。所以,每当我说“模范”这个词的时候,我就想到爷爷。
做父母(包括做老师)应该先做我该做的事,就像我爷爷一样。当你认真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时,其实是为了教育孩子,但你采取的方式是去做,而不是去说。
如果让孩子考进前十,那就想想你在单位或者企业的表现是不是也排在前十;如果让孩子做作业,首先看你在做什么,是想看书还是打麻将;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也不是很友好,那么先想想你是否孝敬父母,尊重领导,你和兄弟姐妹同事的关系是否融洽,好吗?
文章从网络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