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V观点】家长的世纪难题:孩子“早恋”怎么办
作者: 2020-03-30 浏览:
昨天,好友小梅神秘兮兮地告诉我,最近她家孩子有些奇怪的举动。
“孩子最近特别爱打扮,常对着镜子摆弄头发。”
“上次家长会后,婷婷老师把我留下来,说孩子最近上课总是走神,心不在焉的。”
“上个礼拜,我竟然发现孩子的书包里有一本《男生女生》杂志,上面都是些情情爱爱的故事!”
“还有一次,我进屋给他送水果,二宝赶紧神色慌张地收起了日记本…………”
“你说我家二宝不会是早恋了吧,要是影响学业可怎么办啊,快帮我想想怎么办吧!”
相信家长朋友们都经历过或者正在担心着孩子的“早恋”问题。作为“过来人”,深知“早恋”牵扯精力、耽误学业,还有可能对孩子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谈“早恋”而色变!
一、首先搞清楚到底是不是早恋
随着孩子长大,异性间交往大体可以分为“朦胧期”“爱慕期”“初恋期”“钟情期”四个阶段。
朦胧期:男女同学在学校朝夕相处,共同学习,共同参与集体活动,共同完成老师分派的团队任务,形成了亲密协作的伙伴关系。
爱慕期:一些男女同学志趣相投,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穿着打扮、气质神态更符合彼此审美,相比其他同学的泛泛之交,有了更深一层的青睐。
初恋期: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内心蠢蠢欲动,初恋的种子生根发芽,关注和关心心仪的异性,产生懵懂的爱情观;
钟情期:专一地、甚至不顾一切地爱慕某个特定的异性,全心全意为“伴侣”着想,进入你侬我侬的二人世界。
“朦胧期”“爱慕期”可概括为“好感期”,“初恋期”“钟情期”才是所谓的“早恋期”,所以,不要轻易给正常的感情需要贴上“早恋”和“坏孩子”的标签。
二、正确看待孩子的情感需要
一些家长朋友简单粗暴的认为:
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儿;
孩子还小,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备与异性交往的条件;
与异性交往会分散精力影响孩子的学习;
与异性交往很容易就发展成早恋了,让孩子容易犯错误,所以要尽量减少与异性交往;
在学生阶段谈恋爱成功率太低了,所以这时候与异性交往没有意义、没有什么好处……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情况是:这是一个物质条件富足,信息咨询爆炸的时代,孩子普遍早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青春期异性交往过密或青春期恋情。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渴望与他人的心灵交流,渴望成人世界的认同,也渴望异性的关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在青春期喜欢与异性交往,这符合人的本性,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规律和人生的成长规律。
三、正确引导孩子处理异性关系
相比较“初恋期”的春心勃发和“钟情期”的痴男怨女,6-12周岁孩子“朦胧期”和“爱慕期”要单纯许多,同时也是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的必要阶段。即使提前进入“早恋期”,家长朋友们也无需如临大敌,更不要当头棒喝,只要正确认识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加以引导即可。
摆正姿态,加强沟通
沟通是了解和引导孩子的最佳途径。但与此同时,不要忽略青春期孩子的另外一个明显的特征:叛逆和反抗。家长切不可以“过来人”的姿态,一味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而要以平等的姿态,认真倾听和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探讨自己和身边的真实遭遇和感受,在畅谈中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拓宽圈子,广泛交友
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郊游、文体比赛、义务劳动等集体活动,对孩子的同性和异性朋友一视同仁,将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热情主动组织和参与到孩子之间的交往活动中,引导孩子拓宽朋友圈,广泛发展友谊。
进行恰当的性教育
“性”不再是青涩、难以启齿的话题。随着孩子生理逐渐成熟,好奇心与日俱增,家长要适时的、柔和的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强化性道德和责任感教育,教育孩子懂得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性和情感问题,防止“越轨”行为发生。
青春是灿烂的,爱情是无价的。只要家长朋友们把好舵,有爱的青春必将是最美好的。
来自:成长悦读家(ID:wiselyread),由清华、北大、北师大等院校儿童教育专业学者创办,为粉丝提供免费童书测评报告,帮助家长挑选高质量童书,让快乐阅读陪伴孩子的幸福童年!
END
如果您也有“早恋”方面的困扰,欢迎回帖参与讨论哦!我们将每月抽取3名用户,赠与精美书籍等礼品哦~栏目介绍:“大V观点”致力于发现和推广优秀的原创作者,讲述科学的家庭教育故事与经验,权威分析为家长答疑解惑。欢迎更多关注教育和愿意分享的爸妈加入大V成为特邀作者,用文字影响更多的家庭,和孩子一起成长,让知识更有价值!如果您有意愿投稿,欢迎联系大V观点哦~
欢迎搜索“家庭教育家长帮”或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领取各类福利资料哦!
【活动推荐】
【欢迎投稿!】2018-2019年度内容精选-持续更新ing【加群请点此进入】微信群+QQ群,还有微信公众号等你关注哦~

THE END